《匠木》國粹益智手游《匠木》曾榮獲故宮、IMGA、Indieplay等頒發(fā)的多項國內(nèi)外游戲大獎,現(xiàn)收藏于吉美博物館。解榫卯之謎,承千年文化。打開《匠木》,走進一座可以玩的榫卯博物館。游戲上手容易,你需要發(fā)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通過點擊、消除等簡單操作,打磨拼合出準確的榫卯結構。也可以收集不同的物件圖紙,博覽多元的榫卯歷史。還可以放飛腦洞,設計有趣的榫卯關卡,邀他人來挑戰(zhàn)。希望你喜歡這片榫卯的文化空間。
特別說明:因游戲兼容性要求,iPhone 6S以下機型無法適配安裝本游戲,敬請諒解。
國粹益智手游《匠木》曾榮獲故宮、IMGA、Indieplay等頒發(fā)的多項國內(nèi)外游戲大獎,現(xiàn)被收藏于吉美博物館。解榫卯之謎,承千年文化。打開《匠木》,一起走進可以玩的榫卯博物館。
【開發(fā)故事】
我們和《匠木》的故事,起源于2016年故宮x騰訊聯(lián)合主辦的Nextidea游戲創(chuàng)意大賽。意外奪得的金獎,是榫卯帶給我們第一個高光時刻,我堅信這是它給我們的信號,所以我選擇組建團隊,完善這個游戲作品。
沒想到一做就是四年,多少次面對資金和人力的壓力但我們都堅持下來了,我總想起自己的初衷,希望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介紹榫卯,讓他們了解甚至愛上榫卯,能為榫卯文化傳承盡一份力。
很多人說我們傻,但我們做著對的事情,如果都沒有價值,那肯定不是我們的錯。很多人說我在做一件極具英雄色彩的事——用游戲傳承國粹文化。我們并不覺得自己有這么偉大,只是希望像“榫卯”這樣的文化寶藏,能不斷被傳承和延續(xù)。
《匠木》只是我們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有京劇,古律,剪紙,等更多國粹系列,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第五大發(fā)明”!期待更多人能一起加入我們,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保護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付費模式說明】
免費下載:解鎖4個章節(jié),剩余18章節(jié)需付費
解鎖模式一:18個付費章節(jié)中,6元解鎖6章節(jié)送45金幣+12元解鎖12章節(jié)送90金幣
解鎖模式二:18元解鎖所有18個付費章節(jié),送金幣150金幣
游戲上手容易,你需要發(fā)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通過點擊、消除等簡單操作,打磨拼合出準確的榫卯結構。也可以收集不同的物件圖紙,博覽多元的榫卯歷史。還可以放飛腦洞,設計有趣的榫卯關卡,邀他人來挑戰(zhàn)。希望你喜歡這片榫卯的文化空間~
斬獲國內(nèi)外大獎無數(shù)
-2016年獲得故宮×騰訊Nextidea游戲創(chuàng)意大賽金獎
-2017年11月受邀參展故宮博物院“文化+科技”國際論壇
-2018年5月受邀參加“感知中國”中國文博創(chuàng)意作品展,6月于法國盧浮宮展出
-2018年11月獲得IMGA最快上手游戲和最佳功能游戲,并獲得了IMGA最期待游戲提名
-2019年1月30日被法國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收藏
-2019年8月 獲得2019北京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游戲組第一名
-2019年8月 獲得首屆中國原創(chuàng)藝術精品游戲大賽 最佳設計獎
-2019年11月獲得2019金熊貓?zhí)旄畡?chuàng)意設計獎
-2019年獲得IndiePlay最佳移動游戲和最佳創(chuàng)新游戲提名
感受千年木作結構美學
游戲上手容易,以榫卯題材為主的空間解謎任務是我們的核心玩法。你需要通過觀察每個關卡的榫卯圖紙,想象其中的組合結構。然后通過點擊、消除等簡單操作打磨零件,拼合出指定的榫卯結構,解開空間謎題。
榫卯知識的科普與傳承
主線關卡破解的榫卯物件圖紙都將被收集于“館藏”板塊。玩家們可以在這里自由拆解每個物件結構,類AR的視覺效果為你360度呈現(xiàn)榫卯組合原理,科普國粹經(jīng)典的歷史與文化。
發(fā)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光
“切磋”板塊為大家提供榫卯應用的社區(qū)空間。你們可以在這里盡情發(fā)揮想象力,自己設計榫卯關卡,讓他人來挑戰(zhàn),或者體驗他人的腦洞創(chuàng)造。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
榫接卯和,陰陽合一。小小的木結構,卻包羅了無限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F(xiàn)在,請打開《匠木》,一起從中國榫卯看大千世界!
魯班凳、會走路的小豬佩奇,中國爺爺讓榫卯技藝火到了國外
魯班凳、手搖式泡泡機、會走路的小豬佩奇……
這些孩子們夢寐以求的小玩具都出自老木匠“阿木爺爺”之手。他在照看孫子之余,讓榫卯技藝大放異彩,成了網(wǎng)友口中“別人家的爺爺”。
63歲老木匠精通榫卯工藝
一雙巧手造出精妙物件
一身藍布衫,手持工字鋸,穿梭在山間小路上,憑借一雙巧手,造出很多新奇玩意兒,他就是前段時間火遍海外的63歲老木匠——王德文。
雖然在網(wǎng)上紅了一把,但王德文始終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他13歲當學徒,19歲出師,6年間一門心思學手藝。從做個小家具到搭架建房,王德文漸漸可以靠這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了。
王德文:
到19歲時,一般的活基本上都學會了,算一個木工了。但是有很多技術,還不是完全會,還是干到老學到老。
幾十年過去,王德文從小木匠變成了老木匠。2017年,他從山東老家來到廣西梧州跟著兒子一起生活,幫忙照看孫子。
閑不住的王德文用自己的手藝,給孫子造出了竹蜻蜓、會走路的小豬佩奇、手搖式泡泡機、水車磨坊等有趣的小玩具,成了網(wǎng)友口中的“別人家的爺爺”。
如今,王德文不用再靠做木匠活來養(yǎng)家,但他一直沒有放棄鉆研木工技藝。去年,王德文用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個榫卯基座,外加27道鎖環(huán)環(huán)相扣,做成一件精妙的縮小版世博會中國館。
世博會中國館王德文與榫卯結構打了半輩子交道。在他看來,用榫卯結構做出來的家具結實耐用,后期方便維修。但同時,這也對木工的要求很高,選料、畫線、造榫、鑿卯,這些工序一樣都馬虎不得。
一塊紙皮撕出魯班凳模型
父子創(chuàng)作木工短視頻火到國外
王德文的好手藝能讓大家欣賞到,多虧了他的兒子王保成。王保成是一名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他此前做的視頻一直平平淡淡,直到把父親的木工創(chuàng)作錄成視頻后,在網(wǎng)上獲贊無數(shù)。
王保成一開始選擇拍攝木工短視頻,是因為父親制作魯班凳的過程深深吸引了他。
當時王德文用紙箱撕出了一個簡單的魯班凳的模型,弄清結構后就跟王保成說沒問題可以做了。他用一塊木板,造出一體成型的折疊式木凳,展開為凳子,合上又變回一塊木板,開鑿出來的結構部件既是榫,也是卯。
這讓王保成感覺特別新奇,一塊木頭不用拆開,鑿、鋸、鉆,掰合之間就成了一張凳子。在制作成視頻發(fā)布到網(wǎng)上后,播放量當天就突破了100萬。之后王保成就開始不斷拍攝父親做木工的視頻。
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緊緊“扣”在一起
視頻的爆紅,讓父子倆堅定了信心,他們希望通過短視頻,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榫卯工藝,把這種博大精深的技藝傳承下去。
鏡頭外,王保成是拍視頻的攝像師,而在鏡頭中,他成了跟父親學藝的小學徒,從小耳濡目染的王保成,也掌握了一些榫卯工藝。他有意識地融合一些現(xiàn)代元素,比如蘋果鎖就是傳統(tǒng)思維和現(xiàn)代思維的結合。
是干到老學到老,永遠學不完的,我們要想把這個事情干好,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門。
這些凝結著前人智慧的技藝像榫卯一樣,把我們現(xiàn)代的生活和傳統(tǒng)記憶,牢牢“扣”在了一起。像王德文這樣的好手藝不應該只能在博物館里看見,它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在生活中欣賞美,追求美 ,享受美。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