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會先列提綱,理清寫作的思路。其實大家在寫畢業(yè)論文時,也是需要先列提綱的,具體怎么寫呢,有什么方法技巧?下面東坡小編就和大家說說本科畢業(yè)論文提綱如何寫,畢業(yè)論文提綱寫作技巧介紹。
畢業(yè)論文提綱寫作技巧介紹
封面(寫上題目、學校、院系、學號、姓名)
內容摘要(第二頁)
關鍵詞
正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結語
英文摘要
以上是本科畢業(yè)的論文格式。
畢業(yè)設計(論文)大綱格式樣本: 一般先確定標題咯。。如:
(不過標號有錯),然后么大標題稍微描寫下。。我們學校一般是搞任務書的
目錄
引言…………………………………………………………………………………5
1.公務員的涵義與范圍……………………………………………………………5
1.1 國外公務員的涵義與范圍……………………………………………………5
1.2 我國公務員的涵義與范圍……………………………………………………7
1.3 我國公務員和國外公務員的區(qū)別……………………………………………7
2. 報考公務員的現(xiàn)狀和趨勢 ……………………………………………………8
2.1近三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shù)和大學生占的比例 ……………………………9
2.2各專業(yè)學生可選擇報考公務員崗位的情況 …………………………………10
2.3近三年公務員冷、熱門崗位的競爭情況 ……………………………………11
3.“公務員熱”產生的原因 ………………………………………………………12
3.1 宏觀方面 ………………………………………………………………………13
3.1.1市場經濟優(yōu)勝劣汰機制和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大學生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從而催化了公務員考試過熱的現(xiàn)象 ………………………………………………13
3.1.2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相對來說,公務員這一“鐵飯碗”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14
3.1.3 “官本位”思想和父輩們的教育方式,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擇業(yè)觀念,導致了“公務員熱”的產生 …………………………………………………………15
3.2公務員的錄用方面 ……………………………………………………………16
3.2.1公務員錄用采取的方式——公開考試,公平性 …………………………16
3.2.2公務員錄用堅持的原則,合理性 …………………………………………17
3.3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方面 ………………………………………………18
3.3.1公務員的工資,穩(wěn)定性 ……………………………………………………18
3.3.2公務員的保險,全面性 ……………………………………………………19
3.3.3公務員的福利,優(yōu)厚性 ……………………………………………………20
4.針對“公務員考試熱”的建議 …………………………………………………21
4.1對政府而言 ……………………………………………………………………21
4.1.1進一步拓寬就業(yè)渠道,鼓勵自我創(chuàng)業(yè) ……………………………………21
4.1.2完善公務員制度,從立法上打破“鐵飯碗”現(xiàn)象,公務員向職業(yè)化發(fā)展 ……………………………………………………………………………………22
4.1.3完善其他崗位相關的福利和保障體系,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24
4.2對高校而言 ……………………………………………………………………25
4.2.1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引導 ………………………………………25
4.2.2為學生推薦適合不同專業(yè)的職業(yè)崗位,防止出現(xiàn)盲目跟風的“羊群效應” …………………………………………………………………………………26
4.3對家庭而言 ……………………………………………………………………27
4.3.1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鼓勵子女選擇適合的職位 ………………………27
4.3.2父母可適當降低擇業(yè)期望值,引導孩子先就業(yè)后圖發(fā)展 ………………28
4.4對個人而言 ……………………………………………………………………28
4.4.1做好個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給自己合理定位,可以選擇先就業(yè)再擇業(yè) ……………………………………………………………………………………28
4.4.2根據自身情況,從專業(yè)出發(fā),確定職業(yè)目標 ……………………………29
4.4.3提高自身的擇業(yè)心理素質,鼓勵從基層工作做起 ………………………30
結論 …………………………………………………………………………………32
謝辭 …………………………………………………………………………………32
參考文獻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