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制作了一檔《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節(jié)目,節(jié)目主要介紹我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國寶和文物。本站為大家?guī)?strong>如果國寶會說話觀后感作文,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們下載參考。
劇情介紹:
《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了100件文物,共100集,分為四季播出,每季25集,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文物。短小并不意味著粗糙,而是對“精”更高的要求,該片將一個個“大國重器”濃縮在了五分鐘的視頻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著重講述國寶背后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jīng)歷,在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尋找中華魂魄,使觀眾身臨其境,領略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
如果國寶會說話觀后感預覽:
“人頭壺笑起來像孩子”,“笑得像個6000歲的孩子”,十分逗趣。央視爸爸畫風突變,妙趣橫生的解說詞、惟妙惟肖的動畫制作,文物是要“活”起來的節(jié)奏。
來自西安半坡博物館的人頭壺,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6000多年前,作為一件盛水器,人頭壺見證了人類最初的創(chuàng)造力,“他”或者“她”參照人類自身形象捏塑,然而卻“比他們的制作者,擁有更漫長的生命,與大地同壽,至今容顏清晰”,撅起的嘴角、抬起的頭顱完成了人類“最初的凝望”。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一集介紹:
人頭壺
洛南人頭壺,1953年發(fā)現(xiàn)于陜西省洛南縣靈口鎮(zhèn)焦村遺址。洛南縣地處華山之陽,洛河源頭,東與河南省盧氏縣、靈寶市為鄰。人頭壺為泥質(zhì)紅陶,火候較高,陶質(zhì)堅硬,素面。人頭與壺渾然一體,器物整體呈高頸鼓腹小平底形狀,高22.5厘米、腹頸13.5厘米、底頸6.3厘米。頭部稍上仰,臉部比例協(xié)調(diào),眉目清秀。
賈湖骨笛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賈湖遺址,是同時期最為豐富的史前聚落遺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別,大多數(shù)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陶鷹鼎
此陶鼎采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體健碩,雙腿粗壯,兩翼貼于身體兩側,尾部下垂至地,與兩只鷹腿構成三個穩(wěn)定的支點。鷹眼圓睜,喙部有力呈鉤狀,結構簡潔,威武雄壯,彰顯出一種強大的張力。鼎口設置于背部與兩翼之間,緊密結合似背抱狀,將鼎形器物特征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龍山蛋殼黑陶杯
新石器時代陶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山東日照市東海峪龍山文化遺址出土。反映當?shù)鬲氂械奶胀敛馁|(zhì)和獨特的制陶方法,以及當?shù)厝松盍曀缀蛯徝烙^念。器形分為三部分,上面是一個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間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狀底座,由一根細長管連成統(tǒng)一的整體。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質(zhì)地細膩堅硬。該器形僅見于少數(shù)大中型墓葬,極可能是一種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
紅山玉龍
1971年出土于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朝格溫都鄉(xiāng)三星他拉村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玉龍高26厘米,重1000克,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厘米~2.9厘米,由墨綠色岫巖玉圓雕而成。玉龍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卷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
相關新聞:
《如果國寶會說話》開創(chuàng)了文物紀錄片的全新形式,用更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向更多年輕人、歷史文物愛好者打開文物傳奇、歷史探索的大門。比起以往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制作模式大有不同,摒棄了“長篇論述”的方式,該片采用短小精悍的分集設置、精致的微紀錄小視頻,去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征與節(jié)奏,讓更多繁忙的現(xiàn)代人“快速充電”,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意義。